今年,以北京市為先導,全國各地啟動了“減負”工程。減負要實現(xiàn)預期目標,離不開密切的家校合作。
一、 減負對教學日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減負措施具體,要求明確,對日常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教學時間、在校時間等的壓縮,考核時間和形式的變化都要求學校的教學工作更著眼于養(yǎng)成教育,更注重素質培養(yǎng),更關注教學過程。這需要更為系統(tǒng)的規(guī)劃,更為細致的指導,更為精細的教學過程。因此,從這個意義上講,減負對教學的要求是更高的。家長不應單純地理解為教師的工作時間縮短了,教學工作量減輕了,而要看到減負背后老師的艱辛工作,更好地配合學校的工作。
二、 減負對家長履行教育責任提出了新的課題。
減負留給孩子和家長更多的時間和空間。在克服現(xiàn)實困難的同時,家長要從日常生活著手,致力于為孩子營造良好的教育環(huán)境。首先,要有專門的場所供孩子單獨學習。這個環(huán)境中應當沒有電腦,沒有玩具,沒有分散孩子注意力的雜物。上述物品應當放在另外的房間。其次,家長自己盡可能利用業(yè)余時間讀書讀報,選擇積極的娛樂方式,擯棄看電視、玩電子游戲、打麻將、打撲克等消極娛樂方式。最后,家長要經(jīng)常和孩子進行思想的交流和問題的探討。通過這樣的方式了解孩子,引導孩子,建立和孩子的順暢溝通。
三、 減負要求家校合作,共同為孩子的健康成長護航。
家長和老師的教育對象都是孩子,因此在教育問題上,雙方目標一致,對象一致,是利益共同體,合作必然雙贏?,F(xiàn)實中,陷于對孩子焦慮中的家長,往往容易遷怒于老師,由于對老師工作方式或工作內容的不理解,采取一些不恰當甚至過激的言辭和行為。這是非常不可取的。因為教師是孩子社會化進程中遇到的第一個權威的代表,引導和幫助孩子正確處理學校生活中的師生關系,將為孩子的社會化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,也會對孩子的學習生涯開啟良好的旅程。當雙方教育理念和方式有差異時,我們可以和老師做深入細致的溝通,取得老師的理解和支持。在減負的大背景下,家長對“空閑的”老師的期望和要求往往會提高,對“輕松的”孩子的焦慮和擔憂往往會加深,此時更需要靜心厘清思路,加強與老師的溝通,認真配合學校的教學工作,共同實現(xiàn)讓孩子輕松學習,快樂成長的目標。
家校合作愉快,減負就會收到預期的效果,孩子的成長就會健康順利。